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七回 拨得云开见月明 (第2/3页)
谁?又为何长埋于此?是祸福治乱中的仓皇离散?亦或者爱恨情仇、生死悲欢的哀婉凄清?如今,重现天日,陈列与此,待君探赜。” 柳青竹身形微滞,指尖伸向第二块石碑,旋即猛地愣在原地。 “怎么了?”婉玉问道。 柳青竹忧心忡忡地收回手,回道:“第二块石碑被人磨平了。” 说着,她蓦然一笑,冷汗从额角滴落,道:“好一招请君入瓮。” 婉玉问她:“还要往前走吗?” 柳青竹从她手里接过火折子,道:“既来之,则安之,走吧。” 婉玉跟上她的步伐,石壁上映着黯淡的光,几只蝙蝠扑棱着飞过。柳青竹忽然道:“婉玉,你有没有想过,这樱冢阁原是精绝国的座上宾,为何多年杳无声息,却在大周搅得风生水起?” 婉玉眼神飘忽,心中思忖片刻,摇了摇头。 十步之遥又浮现一座石碑,柳青竹莞尔一笑,慢悠悠地移履,道:“精绝三公主身嫁中原,樱冢阁一落千丈,螭纹璧流落他国,这几件事碰在一起,也太过于巧合。” 闻言,婉玉恍然大悟,道:“姑娘是想说,三公主将国玺带出,一路是由樱冢阁护送的?” “不错,螭纹璧如此重要之物,号称天下第一门客的樱冢阁,是最佳的托付的对象。”言罢,柳青竹已然走至石碑前,她伸出手触碰那一行被刻凿的碑文,断断续续地念了出来:“今樱冢阁三十二名义士身葬于此,不过泰山一毫轻,沧海一滴水。功名半纸,风雪千山,本是漂泊之辈,不求落叶归根,不敢名垂青史,只愿檐下无饥寒,苍生皆太平。” 愈到句末,碑文愈歪扭,可见篆刻之人生前遭受着莫大的苦痛。 “我曾在溪边见过一个女人,眼瞳同猫儿一般大,显然是常年屈居暗处,若我猜想的没错,那镇护之宝便是螭纹璧,当年樱冢阁藏身于此,为三公主守护着国玺。”柳青竹一顿,幽幽道,“看来母亲不让我来此,多半是这个原因。” “姑娘,我方才数过了,这里只有三十一具头骨。”婉玉眉头紧皱,道,“莫非只有那风云弈手逃了出来?那如今的樱冢阁定然不再是当年的樱冢阁了。” 柳青竹默然,心里打着算盘,忽然灵光一现,脑中闪过一张苍白的脸,正欲开口,余光却瞥见了脚边细闪的白色粉末。 “这是......”柳青竹蹲下身,狐疑地用指尖沾取了些,往嘴里一送,咸味在口中化开,柳青竹猛然一怔。 是盐。 “怎么了?”婉玉觉出,也取了些粉末放入口中,神色同样变得微妙起来。 柳青竹颤巍巍地拿起火折子往四周照去——密密麻麻的盐粒如同冻住的霜花,从石窟深处一路漫过来,火舌舔舐着石壁,映着一片白花花的晃眼。 婉玉和柳青竹如出一辙地愣住,背后的冷汗濡湿衣衫,阴风吹得人发抖。柳青竹嗓音微颤:“婉玉,你说,那批送往江南十二驿道的盐,最佳的转运驿设在哪,最合适?” 婉玉呼吸一滞,心中答案已然分明。柳青竹攥紧她的臂膀,眼尾泛着薄红,双唇轻颤着,“莫非,我们查了这么久....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